跳到主要內容區

展望21世紀的和平、文化與教育專頁

 

董事長專題演講 池田會長賀詞

創價學會對世界和平的貢獻

張 鏡 湖

  1930年牧口常三郎創立「創價教育學會」。日本侵略中國,牧口和其助手戶田城聖因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窮兵黷武,於1943年鋃鐺入獄,翌年牧口死於囹圄。戶田繼任會長,堅貞不屈,兩年後戰爭結束始獲釋,戶田刪除「教育」兩字,改名為創價學會。

  1958年戶田城聖逝世,1960年池田大作接任會長,至今五十三年,不僅創價學會蓬勃發展,在世界192國設有SGI組織,更重要的是他和湯恩比(Arnold Toynbee)及戈巴契夫(Mihail Gorbachev)的對話,以及在24個世界知名大學的講演,對歷史文化和國際政治的重要問題,鑒微探本,議論卓犖,茲就其中重要論述,作一介紹。

宗教

  東方的儒教、佛教和道教是「非人格神」的多神教(polytheism),互相包容,道並行而不悖,儒家豁達大度,求人際關係的和諧,佛教靈明內照,蘊發慈悲;道教逍遙自得,陶醉於自然。非人格神的宗教能協調共存,因此中國自漢朝以來,都能維持大統一的局面。

  西方的宗教包括:猶太教、基督教和回教是人格神的一神教(monotheism),要求信徒順從唯一絕對神的意志,因此造成了文化的鴻溝和衝突。在十七世紀以前的一千七百年,基督教一直壓制其他宗教。人類歷史上共有四千二百餘次戰爭,在西方世界,不同宗教所引起的戰爭比不同政治所引起的還多,例如從10961270年十字軍東征八次,殺氣橫生,血流成河。歐洲沒有像中國大一統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即為不同宗教所引起的分裂。就宗教與政治的分離而言,伊斯蘭教優於基督教。

美國的國際政策

  美國開國元老曾提出不介入國際糾紛的基本原則,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美國議會通過「中立法」表達了不介入的決心。珍珠港事件才迫使美國參戰但第二次大戰後,美國的政策有重大的改變,除了積極針對蘇聯共產主義外,美國還發起越戰,而且尼克森把戰火擴大到柬埔寨。柬埔寨是一個民族性十分謙和的小國。越戰證明了美國道義的淪喪,美國也應該改變對以色列和阿拉伯的態度,這種態度是感情用事的。

  湯恩比認為雖然邱吉爾和羅斯福是賢明的,但後來美國民主政治並未能產生類似的領袖,維持「賢能政治(meritocracy)」。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湯恩比認為十九世紀是「英國的世紀」,二十世紀是美國的,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的世紀。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是一個赤貧(abject poverty)的國家,湯恩比的預言,當時很多人都疑信參半,但經過半世紀的演變,許多人認為兩位對話者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趨勢洞徹本原,辨析入微,對中國未來發展的趨勢更是深中肯綮。

共產國際的崩潰

  1917年布爾希維克(Bolshevik)革命成功,共產世界日益壯大,戈巴契夫(Mihail Gorbachev)身為共產黨員,但於1956年在共產大會揭發史達林迫害忠良的暴行,1986年在海參威發表演說,提出「開放(glasnot)和改造(perestroika)」的主張。開放之目的為實行民主政治,改造之重點在經濟建設,他認為摧毀專制才能改造。評論家都認為這是二十世紀影響力最大的一篇演講,它結束了歷時四十年的冷戰。1988年,戈巴契夫在聯合國宣佈自東歐撤兵,於是共產世界分崩離析,世界進入了低盪(détente)和談的時代。

  蘇聯共產的崩裂,也導致中亞和東歐的宗教復興。1988年戈巴契夫夫人麗莎參加東正教一千年的慶祝典禮。翌年二千個教堂恢復講道。中亞地區許多國家獨立以後,清真寺恢復膜拜祈福。可蘭經供不應求。烏克蘭西部為基督教,東部為東正教(Orthodox Christian)和回教,鴻溝深築。

  知識是信仰的泉源,戈巴契夫在共產主義執政之初,讀過柏拉圖(Plato)、笛卡爾(René Descartes)、康德(Immanuel Kant)、培根(Francis Bacon)和洛克(John Locke)的名著,思想開放。他下令准許發行巴斯特納克的「齊瓦哥醫生」和索忍尼辛的「古拉格群島」兩本禁書。

甘地與金恩

  創價學會讚揚甘地(Mohandas K. Gandhi)和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的和平精神甘地為一印度教教徒,十九世紀上半葉,倡言不合作運動,反抗英國侵略印度,經過二十年的奮鬥,終於成為締造印度獨立的元勳。諾貝爾獎詩人泰戈爾稱甘地一生是「犠牲」的別名,犠牲由於淨行,包括思想的純潔,語言的純潔和行為的淨潔。甘地曾讚譽戈哈爾(Gokhale)教授「清潔如水晶,溫和如羔羊,勇敢如獅子。」實可為其自己寫照。

  金恩博士是美國黑人基督教牧師,反對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領導群眾以非暴力方式抗爭。他在1963820日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講演,主張美國抛棄「分裂」、「仇恨」和「不公不義」,他不幸於196844日遇刺身亡。

孫中山

  由於時代背景的不同,甘地和金恩採取消極的抵抗,而孫中山先生則從事革命。池田先生寫了一首三百七十二句的長詩,題為「永遠的革命者走向民眾世紀的王道」,歌頌他的豐功偉蹟。

  孫中山二十九歲成立「興中會」,投身革命,前後十次,不屈不撓終於推翻滿清。並著「三民主義」,闡述建國之道。

柔性權力

  1991年池田大作在哈佛大學演講,題為「柔性權力(soft power )的時代」。他認為硬性權力包括軍,事力量和獨裁政治,柔性權力則包括訊息的交換、外交協商和經濟的互惠。柔性權力實即儒家所稱的「王道」,而硬性權力為「霸道」。當時聆聽者,包括美國前任助理國防部長奈伊(Joseph Nye Jr.)。後來他著「柔性權力-世界政府成功之途」一書。奈伊認為美國派兵侵占伊拉克的失敗,即因布希總統不瞭解柔性權力的重要性。

  和柔性權力相關的另一要點,為池田大作在北京中國社科院所提出「共生的特性(ethos of symbiosis)」,亦即儒家「君子和而不同」的觀念。

中日建交

  第二次大戰結束之後,日本投,降,但未立即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68年池田大作在東京講演,倡言日本應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當時在場聆聽者有二萬餘人,其主張受到右翼份子的攻擊,但由於池田先生的斡旋,終於在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由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日本總理田中角榮簽署建交聯合聲明,其中第三條稱:「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雙方應遵守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

結論

  創價學會創會至今七十餘年,其為促進世界和平之理念,歷久彌新。池田大作與世界各國領袖之對話錄包羅極廣,尤其對國際政治與世界和平的議題,更是見解瑩徹,勝意絡繹,貢獻卓著。

 

TOP


 

池田先生 賀詞

 

尊敬的張鏡湖理事長、

吳萬益校長、

中國文化大學的教職員、

來自全世界的各位賢達、

以及年輕優秀的同學們:

 

   衷心恭喜貴中國文化大學迎來光榮的建校五十一年。

   貴校蓬勃發展,是東方乃至世界上創造「和平文化」的模範學府,日前連續三期獲得教育部的「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正是出色躍進的象徵。

   謹代表仰貴校為偉大兄長的我日本創價大學、美國創價大學教職員和學生,以及世界一百九十二個國家、地區的SGI會員,表示由衷的祝賀。

   此次作為建校紀念活動一環,盛大地召開「展望二十一世紀的和平、文化與教育--池田大作和平思想研究國際論壇」,衷心表示感謝。

   主辦論壇的貴研究中心今年已成立十周年,曾翻譯出版創價教育學創始人、創價學會牧口常三郎初代會長的《創價教育學體系》、張鏡湖董事我的對集《教育與文化的王道》等許多書籍,並多次召開展望人本教育未來的重要論壇。

    藉此機會,謹向尊敬的貴研究中心李彥良主任、林彩梅前主任以及各位專家們表示由衷的謝意。

   我本人作為貴校的光榮一員,一直努力學習貴校創辦人、著名人本教育家張其昀先生的精神,並把這寶貴精神在各種場合告訴肩負下一代的青年們,以期永留後世。

   過去,張鏡湖董事長曾對我們及張其昀先生深邃教育哲學和不屈不撓的信念。他的話一直銘刻在我們心中,須臾不離。

   建設大學就如同一場生死搏鬥。聽聞在貴校草創時期的重重困苦中,張其昀先生總是不顧自身表示只要學生們努力向學,他就感到心滿意足。這一段追述感人至深。

   張其昀先生就自己為教育盡力、為民眾服務的覺悟,曾說:「惟無我而後能無私,惟無私而後能無畏大學教育最可寶貴的,便是培養這種無我、無私的大無畏精神。」

   晚年臥病,還希望「病房的窗口能看見學校」,守望著貴校的校園直至最後,聽後令我熱淚難禁。

   世界各地的賢達在飛躍發展的貴校共聚一堂,為人類的未來進行有意義的學術交流,想必張其昀先生定會感到十分欣慰,並給予各位祝福相信大家也都跟我有同感吧

   聽說今天的論壇是以「展望二十一世紀」為主題,將分為「和平」、「文化」、「教育」、「生命尊嚴與心靈復興」等小組進行研討、熱絡地交換意見。

   說到「展望二十一世紀」,也是我和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博士共同傾注精魂探討人類文明之未來的對話集的書名。湯因比博士與我的對話持續進行兩年多,總計四十多小時,結束於1973年,距今已四十年。

   初次拜訪倫敦的博士住宅那天,我們從電梯下來,博士夫婦像慈父慈母一樣滿面笑容地迎接,熱情地向我們家裡的各個廳房。進行對話的客廳旁的書房擺有十幾照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過世的牛津大學時代的友人身影。

   博士總是誠摯地面對「生死」這人的根本苦惱,探究、思索何謂生命。對談的最後,博士贈給我哲學家羅素箴言:「人對自己死後會發生什麼抱有關心很重要」,懇切地說:「就是說,我們應該盡可能考慮遙遠之後的事,構思人生。」

我們重新確認了只有回到「生與死」以及「生命尊嚴」此一最普世的層面,才能迫近人生和社會各種問題的本質,展望和平共存的未來。

   佛法說生命是永遠的,生死是不二的。

   在死後的世界,人的生命會有怎樣的變化?

   釋尊的回答是:「業相續」。

   如佛典所言,「欲知過去因,見其現在果;欲知未來果,見其現在因」,現在是過去行為的結果,而現在的行為將造就未來的結果。身、口、意的行為,即是業的連續,將超越生死永遠延續。

   和湯因比博士談論到關於這宿業論之際,他尖銳地提問:「宿業能否改變?」

   我說:「因果每一瞬間都在變動。能最大限度地湧現出自身的強大生命力來轉換宿命、變革社會的,就是人間革命的哲理。」

   「對!對!」博士目光炯炯地點頭,那情景恍如昨日。

   我們相信,在時間上具有永恆性、在空間上是宇宙大的一個人的生命中具有無限可能性,而所有人通過自己的挑戰,都能湧現出這無窮力量來漸進地變革現實社會。這就是所謂的「人間革命」。

   我認為這跟貴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先生的人本主義思想深深相通。

   張其昀先生曾用一個「仁」字來概括「中國文化」的中心思想。他明快指出:「識仁之旨,具體的說:便是要發揮人性,擁護人權,發揚人格,發展人力。」

   只要我們接班的青年充分發揮其年輕生命力,共同為加強和提升「人性」、「人權」和「人力」努力,實現21世紀人類「心靈復興」大業也絕非遙不可及的事。

   張其昀先生也曾指出,中國傳統思想所立足的「中道」,對創造世界新文化將發揮巨大作用。湯因比博士也期待在實現人類和平大同上,東亞能發揮其重責。

   如今已進入環太平洋的時代。

   我們無論如何也要使這一片環太平洋的大海平穩安定,不再是驚濤駭浪的「紛爭大海」,而是「和平的大海」、「共榮的大海」、「創造的大海」。

   從這一意義上,培養、團結起肩負未來的世界公民的大學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重要。

   享譽世界的19世紀菲律賓英雄黎刹呐喊: 「知識是人類的遺產,但唯其有勇氣的人才能繼承它。」我堅信,今天會聚在此的先生們是睿智的勇士,將掀起文化對話的潮流,充當開創和平的巨大動力。

   我也決心更加抖擻精神,向敬愛的賢達們學習,擴大和平、教育、文化的連帶,一起開拓地球文明的新道路。

   最後,祝願尊敬的各位健康、闔家繁榮,以及各位所屬的教育、研究機構永續發展,永遠光榮。

 

201332                   

創價大學創辦人池田大作

TOP